您的位置: 首页 >>科协概览 >>相关部门 >>办公室
2022年荆门市科技馆单位预算公开情况说明
发布日期:2023-09-13 来源:荆门市科协

一、单位主要职责

荆门市科技馆是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管单位为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2003年荆门市城建学校与科技馆合并而成的,其主要职责是:普及科技知识,提供科普展示场所,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展览、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机构设置情况 

市科技馆内设四个职能部室,分别是:办公室、制作部、展教部,培训部。

三、2022年部门预算收入及增减变化情况

1.预算收入情况

2022年收入预算387.8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17.32万元,非税收入70.5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占预算总收入的81.8%。

2.预算支出情况

单位全年支出387.82万元。按功能科目分类到项分别是:公用经费支出17.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3万元(退休人员奖励补贴),工作餐补助8.2万元,工资福利性支出320.27万元(在职人员工资、奖励性补贴、改革性补贴,含医保12.9万元,养老26.3万元,住房公积金15.6万元);

项目支出12万元,其中:科技馆运行专项经费12万元(主要用科技馆展厅的运行和维护等)。

3.收支预算总表说明及增减原因

2022年预算387.82比2021年预算672.93万元,减少285万元,减幅42%,主要是上年项目支出中含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78万元,而今年的预算没有此项资金。运行经费去年16万元 ,今年为12万元,减少了4万元。所以项目支出预算大幅减少。

四、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2022年市科技馆运行经费25.5万元,比2021年预算安排的26万元相比,持平。

   五、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及增减变化情况

1、“三公”经费情况

2022年“三公”经费部门预算开支2.8万元,其中接待费万0.4万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2.4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无。

2.“三公”经费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与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安排的4.50万元,大幅减少,因疫情接待费和公车运行费用大幅降低。

六、政府采购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我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为2.8万元,其中货物类政府采购预算0.5万元(购复印纸等),服务类政府采购预算为2.3万元(公务车运行维护等)。

七、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本单位资产总量为1527.78万元,与去年相比增长率为8%。其中,流动资产为64.42万元,占总资产的4.22%,;固定资产为1402.97万元,占总资产的91.83%;无形资产为60.49万元,占总资的3.95%。

八、重点项目预算绩效情况

2022年,市级财政安排市科技馆专项资金共12万元,主要用于保障市科技馆正常运转所需开支。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我会对项目都编制了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并对支出进行了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资金管理,力争圆满实现各项绩效评价目标。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1、对空表说明

 说明:本单位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所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空白。

2、对其他情况说明

2021 年末本单位没有地方政府债务的情况,也没有其他情况需要说明。

    十、专业名词解释

    1.公民科学素质——是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3月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作出总体部署。

4.公民科学素质指标(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简称CSL——是反映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

5.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内容有哪些?

(1)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科技的感兴趣程度;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看法;科学技术职业的声望。

(2)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利用科普设施的状况;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参与科技公共事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