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敬业、专业,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学、勤学、善学,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他用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致力于中药研发,他就是湖北齐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平林。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田平林一直在中医药领域不停地学习、研究,在中药传统炮制、中药制剂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长期从事中药制剂、中药新药研发等工作,擅长三十几种中药制剂的制作,儿茶上清丸就是其中一种。
儿茶上清丸又称荆门上清丸,是荆门传统的中成药产品,相传为荆门城南薰门外板桥头李氏“老积荫堂”家传秘制的“常备良药”。首创于明朝未期,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后来因历史原因销声匿迹。
一直以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就是怀着这个理念,田平林从三十几岁便开始独自踏上了发掘、传承非遗文化之路,在中医院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潜心钻研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荆门上清丸(现儿茶上清丸)。那时候根本没细想过坚持有没有结果,只身一人全国各地的拜访专家,武汉、北京、广东、浙江、西安等地,舟车劳顿,也没有补贴收入,在中医院工作的工资和自己所有积蓄全部都搭进去了,一心只想把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有一次,田平林独自一人去北京找专家,人生地不熟,没有门路,也没有关系可以疏通,下车之后天气突变,身着单衣的他在单位门口的角落等专家一直等到天黑,最后感动了专家。靠着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一坚持就是18年,面临资金困难,每天想着怎么能够把事情做成的同时还能省一点,顶着巨大的心里压力,如果失败,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将白费。但是这所有的困难都没有打败他。
2006年至2009年,田平林负责研发,湖北齐进药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承担企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同完成了上清丸的合理性论证、制备工艺研究、稳定性考察、质量标准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之前的实验先例寥寥无几,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一切都要靠田平林一项一项填补数据空白。产品的有效期及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之辛苦,那段时间他吃饭睡觉都在实验室里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实验完成后,儿茶上清丸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后,进行了720例样本试验,完成临床试验。
终于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漫长的临床试验结束后,儿茶上清丸终于在2024年1月8日获国家药监管局批准为1.1类新药。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轰动一时,引发不少关注,从此大家都认识了田平林,也认识了荆门上清丸。
儿茶上清丸成功获批上市,但是要实现量产,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敲定。做事一丝不苟,喜欢亲力亲为的田平林又在机械制作上上了心。2024年初,田平林远赴甘肃天水,来到药品制作机械工厂亲自参与机器设计。药品原料从进料仓进入机器制成丸剂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进料仓短了,丸剂不成型、不均匀;进料仓长了,摩擦升温影响药性。就为这一个细节,田平林就同机器设计制作人员反反复复试验了无数次。除了进料仓的长度,田平林对药丸冷却时间、原料是否均匀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经过他和制作人员不断沟通和不懈努力,最终于设计出了令他满意的制药机器。
“中药不比西药,有一定的特殊性,想要让药品的药效达到最好,就一定还得花成倍的功夫设计机器,否则就是功亏一篑。”想起这些年的努力,田平林感慨地说道,“上清丸的创新之路,可谓路途迢迢。研发路上荆棘密布,“非遗”久藏深闺,不发展可能被淘汰,不创新可能会被埋没。如今终于有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儿茶上清丸既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中医创新药。医药创新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的工作,在中医药中开发创新药更是难上加难,田平林心中有方向,脚下有行动,凭借自己的信念与努力坚持,将这个发源于荆门、承载着先祖智慧与中医精华的传统古药方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重现了儿茶上清丸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