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学科和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作为荆楚理工学院分析检测中心主任及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詹红菊,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与无私的教育情怀默默耕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荆门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盐酸哌泊索仑是一种新型手术辅助用药,常称为肌松药,在较浅麻醉下就能够使肌肉松弛下来,其市场前景广阔。作为分析检测负责人,詹红菊参与完成了国内3.1类新药盐酸哌泊索仑的研究。
“科技攻关,不可能‘吹糠见米’,成千上万次实验,甚至毫无结果,也是常事,只有屡败屡战,才会看到希望。”詹红菊深知,科研攻关没有捷径可走。
作为一种新药,可以参考的资料不多,更多的只能靠实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再不断尝试……为了不打乱第二天的实验安排,对样品的检测工作詹红菊经常需要加班加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设计了一条全新的合成工艺路线,并完成了小试、中试放大到工业试生产全过程研究,建成了国内首条盐酸哌泊索仑生产线。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崇高的荣誉让詹红菊努力的脚步迈的更坚实。詹红菊作为项目组重要成员还参与到与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合成新型吸附甲醛笼状物材料”的研究,并获得了该校课题组的高度肯定。近年来她先后主持并完成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荆门市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项以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
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引擎,而这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为了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詹红菊带领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发展诉求。近年来,詹红菊陆续与福力德鞋业、金汉江精制棉、德美科技、亚飞新材料、宇孟环保科等多家荆门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詹红菊还是荆楚理工学院分析检测中心的主任,主持分析检测中心的日常工作。分析检测中心的仪器设备多,检测人员紧缺,可谓任务繁重,事务冗杂。她经常忙得团团转,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事。由于缺人手,科研检测项目常常需要赶进度,经常是带头加班做测试,为跟进项目合成人员的步伐,她经常加班到深夜。
参与项目进行分析测试只是检测中心工作中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日常的分析测试服务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为校内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和仪器设备操作培训等。仪器多,项目多,样品更是多,但是人手却永远不足。刚任检测中心主任那会,最是忙。新购置了许多分析设备,每一台都要安装,安装完后就得培训。她每一台都要学习,生怕错过或是漏过什么。每到仪器到货那阵,她经常是“档期”满满,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同时,分析检测中心还为省内部分高校及荆门周边的化工、医药、环境、食品、材料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分析检测服务,切实地为他们解决分析与测试中的问题,每年分析检测服务2000多次。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作为科研工作者,詹红菊见证、亲历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也将继续追新求新,潜心科研,为荆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詹红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