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确保授课内容常讲常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他率先垂范,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以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他就是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长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唐文涛。
在潜心从教的15年中,唐文涛始终坚守深耕不辍的学术热忱,敦品修身、立德树人、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了科研及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荆楚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的负责人,近些年唐文涛以实验室为阵地,教育培养了近千余名学生,其中近百名学生在“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睿抗”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完成了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斩获了2项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奖,发表了10余篇中文核心及以上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获批了20多项软件著作权及国家专利,从实验室培养走出了20多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企业是社会主体,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会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技术革新上,高校教师要用专业技术知识服务企业,用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经济高水平发展,这样才能彰显地方高校的价值”。作为荆楚理工学院的教授,唐文涛感慨颇深。
2015年,荆门一家制造企业的新产品汽车腰托的控制部分遭遇了技术瓶颈,一年多的时间,项目始终没有进展。迫于无奈,企业负责人向唐文涛求助,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唐文涛带着团队马不停蹄的奔赴苏州开制精密模具,到北京攻关记忆合金材料,甚至为了一个小小的特质弹簧赶到东莞定制。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的时间,唐文涛团队就完成了样机制造,之后更是协助企业开辟了一条生产线。
基于唐文涛扎实的学识和认真的态度,时隔两年,公司又将车载旋转变压器的开发任务交到了唐文涛手上。为了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获得最大效益,整整三年,唐文涛带领团队从旋转变压器的机理出发,设计开发出了多种类、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旋转变压器,其各项参数都比肩世界顶级品牌产品,关键参数更要优于后者。更为重要的是唐文涛团队还研发出了国内少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高效的旋转变压器电气参数静态、动态综合检测平台,综合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运用到了研发工作和生产线,为企业产生了上千万的经济效益。
“记得有一次企业需要安装调试检测设备,唐老师接到电话后立刻就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拖着满满一车设备赶过去了。当时正是盛夏时节,气温非常高,厂房里面就像蒸笼一样,但是唐老师不惧艰苦环境,带领我们在闷热的厂房里一干就是整整两天。唐老师真的是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做,非常有责任心,令我们很感动。”唐文涛的学生李得至说到。
自参加工作以来,唐文涛带领团队高质量服务了30多家地区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工作,解决了20多项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每年新增产值超过4000万元。同时为100多家企业给予了技术服务支持,协助企业获批了2个省级和1个市级企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培养高级研发人员30余名。
在唐文涛主持的25项各级科研项目中,其中6个项目为校企合作科技开发重大项目;同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技攻关项目,承担了7项市厅级项目,其中荆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级重点项目4项;外源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
近年来,省市举办的湖北省“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科创中国”科技服务轻骑兵、校地产学研对接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唐文涛的身影。在他看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尽己所能地帮助企业解难题、破瓶颈,不断助力全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论文要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研究成果要运用在企业的厂房里,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意义”,唐文涛这样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