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Home >>新闻 >>工作动态
担当,在逆行中凸显——市科技馆干部职工战“疫”记
发布日期:2020-04-17 来源:荆门市科协

市科技馆副馆长刘芳在掇刀区掇刀石街道千佛洞社区卡口值守

       庚子年春节,新冠病毒肆虐。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科技馆党支部以高度的责任感,按照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号召和要求,迅速组织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村),支援各地基层组织在一线进行疫情防控。同时,该馆还开展网上科普活动,为疫情下的群众提供科普服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市取得战“疫”阶段性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

下沉一线,勇者无畏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市直机关工委要求市直单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协助抗疫的通知后,2月11日上午,市科技馆党支部书记金克军主动加入东宝区泉口街道沿河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这是该馆的第一个“逆行者”。当时沿河社区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参与社区防控存在很大的风险。金克军说:“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不带头,怎能要求馆里其他职工下沉?!”年过五旬的他穿着防护服在寒风中死守卡口、登记居民进出信息、测体温……

       因疫情滞留乡下的市科技馆蔡梦玲、吴婷、曾彩玲、肖迪四位同志积极响应该馆党支部的号召,于2月11日下午分别赶到所在的东宝区子陵镇蔡冲村、曾庙村,钟祥市双河镇丁坪村,沙洋县拾回桥镇北街路社区报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时,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期,出门很危险,但是想到那么多医务人员、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直战斗在一线,我们的顾虑打消了。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所有的人、帮助自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市科技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肖迪感慨地说。


硬核防控,责无旁贷

 

       防控就是责任。在各个村组和社区,市科技馆的同志们不把自己当配角,和村组、社区的干部一道,坚守岗位,克服交通、生活不便等重重困难,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一顶帐篷、一面党旗、几只红色袖标,这是当时各个卡口值守的速写场景。虽然条件简陋,却构筑了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2月15日, 突如其来的冰雪大风吹倒了卡口帐篷,肖迪和拾回桥镇北街路社区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将帐篷从田间拖回路面重新搭建后,又开始了新的防守。下沉一个多月,曾彩玲配合双河镇丁坪村工作人员值守流动量最大的进村卡口,该卡口日均出入100多人次,值守压力大,每一次代购车辆进出都进行严格细致的询问和登记,没有半点疏忽。曾彩玲正处于哺乳期,她坚持天天上岗,大大缓解了所在村委会及社区的抗疫工作压力,充实了当地的防疫力量。

       这四位下沉的同志充分发挥科普人的专业优势,向当地村民宣传防控政策,普及防疫知识;协助村(社区)工作人员发布疫情通报等;利用在手机、电脑、网络操作方面熟练的优势帮助村(社区)建立线上购物通道,通过微信、电话统计村民购物需求,确保当地居民生活无忧。

       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也牵动着市科技馆扶贫工作队员的心。该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杜宇红同志克服家庭困难,奔赴京山市永兴街道杨河村,全力协助该村抗疫,除入户排查、值守卡口、测量体温、防控宣传外,还助力解决杨河村养殖贫困户的产品滞销问题。该馆其他结对帮扶同志也积极响应市科协要求,通过电话、微信向包联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不厌其烦指导健康码的申领和使用。

       中心城区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留在东宝区泉口街道金龙泉社区市科技馆家属区的6名职工,主动承担起家属大院的守护职责。他们每天轮流值守,负责大院内的生活物资采购、消毒、出入人员信息登记等工作。留在城区的该馆另外12名同志,根据市科协的防控安排,开始了他们在千佛洞社区的抗疫之路。12名同志分为三个班次24小时值守,市科技馆馆长金克军主动提出值守最辛苦的夜班,带领着大家完成了值守任务。
       市科技馆的干部职工在下沉社区(村)战“疫”的日子里,尽管有的负责入户调查,有的负责卡口值守,有的负责防控巡查,有的负责路段执勤,有的负责物资代购……可是他们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岗位上,却扛起了相同的责任。


科普服务,助力抗疫

       科普就是使命。除了到基层直接参与阻击病毒传播的斗争外,市科技馆的领导班子还充分利用科学思维、科学手段,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和科普宣传,为疫情下的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疫情防控期间,市科技馆暂停对外开放,城区、乡村也采取了“禁足”措施,但科普工作并没有停止。为了让宅家的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该馆积极参与中国科技馆举办的“线上”科学实验挑战赛,号召全市青少年通过动手做科学实验,并上传视频的方式参与其中。截至4月上旬,该馆共收到来自全市中小学生的100多件视频作品。经过初选,该馆向中国科技馆推荐了66个科学实验视频,这些视频将陆续在人民日报新媒体等新媒体上集中展播。该馆的“线上”科学实验挑战赛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让大家度过一段有意义的“宅家时光”。

       为提升广大群众的抗疫能力,市科技馆还利用微信、网站平台不间断推送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推送内容丰富多样,有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解读;有疫情防控的应对策略;有勿信谣勿传谣的理性提示……展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微视频,有文字,有图片,科学知识渐渐深入人心,较好地纾解了大众的紧张焦虑情绪。

       为向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表达敬意,市科技馆积极响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发出的“全国科技馆致敬医务工作者专项科普服务”倡议,待疫情结束后,展馆恢复正常运行之日起,该馆将推出专项科普服务优先政策,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可享受绿色通道、优先讲解接待等展厅专属服务,优先参与全年各类主题科普公益课堂活动、科普研学基地活动。

       当前,我市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正在恢复正常,但疫情还没有结束,防疫还不能松懈。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干部群众的抗疫能力,市科技馆将继续担当科普使命,充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及时推出抗疫主题科普展,广泛开展抗疫科普宣传,为夺取抗疫最终胜利展现科普人的作为。